這天心血來潮去到康誥坑溪櫻花大道賞台灣山櫻花,可惜來得太早,只有幾棵櫻花樹先行綻放,多數樹枝還處在光禿的狀態,想說都已經抵達了,不如就當散步吧!
當散步完後,返回汐科火車站站前,租著UBIKE即刻前往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,我想比起賞花,騎著單車漫遊自行車道,看遍沿途風景,才更符合我的風格。
內容目錄
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
汐止基隆河是基隆河在汐止區的一段河段,全長約有11.4公里,在河流的兩岸皆設有自行車道,分為左岸與右岸,起點在北市士林區的洲美橋,終點則為新北汐止區的長興路二段。
選在汐科火車站前新江北路旁的自行車道入口進入,並一路騎往內湖的方向,原先預計騎至捷運東湖站,計算一下騎乘距離太短了,所以幾次更換自己的目的地,最後決定將松山火車站設為終點。
剛開始進入自行車道時,沿路都是民宅後門,沒有想像中的後巷雜亂,而是打造出猶如公園般的花花草草,就算是步行也能感受到這裡居民的熱愛生活。
智慧里水尾灣遊憩花園
從汐科進入單車車道,錯過了熱門的汐止神社、星光橋及五堵台鐵舊隧道,卻沒錯過最美的路段-水尾灣步道,蜿蜒的基隆河道兩岸有隨風搖曳的芒花怒放,河面上映著藍天白雲,偶有白鷺鷥掠過河面激起陣陣波紋,雖然一旁有汐止區第六、七公墓,但芒花美到會讓人心醉、讓人忽略〝夜總會〞。
以前想拍芒花總是要到山上去,不然就是離家很遠的荒山野嶺,沒想到汐止的基隆河畔就有數不盡的芒花了,所以請記得把智慧里水尾灣遊憩花園這景點保存起來!
汐止新社后橋
汐止的新社后橋是台灣首座跨河捷運共構橋,是為雙層的華倫式桁架橋,全長375公尺,將來上層將作為捷運汐東線(原民生汐止線),下層則為雙向車道。此橋樑完工至今已有九個年頭了,原如新的色彩也斑駁了許多,行經於此還以為是哪座舊橋…。
經過新社后橋後,來到中興路上的橋樑,選擇過橋至北峰國小的單車車道繼續前進。隨風飄動的銀白色芒花海浪、樹葉凋零的樹木正歪著枝梢,一眼望去的景色還挺吸引人的,於是停下車來,利用UBIKE的菜籃來當腳架支撐拍了幾張照片,最近對騎單車自拍這件事越來越得心應手了。
南陽大橋
南陽大橋是社後工業區與大同路的交通重要聯絡通道,遠望時,就能看見大卡車、大貨車一輛接著一輛,好在自行車道不需要經過平面道路,而是在此橋下經過。其橋全長有180公尺,是汐止區第一座無橋墩的鋼拱橋,在每晚18點至22點有光雕照明設計,成為了當地的著名景點。
基隆河右岸0km地標
基隆河右岸0公里地標就通往內溝溪步道的方向,是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的起點。若對內溝溪有興趣的人也可將其列入單車旅程中,讓行程更豐富。
五份吊橋遺構
五份吊橋建於1918年,曾是早期內湖運送煤礦的專用吊橋,橋面已在1970-1980間拆除,只留下北河岸的橋柱,如今的五份吊橋遺構。
葫蘆洲吊橋遺構
內湖曾是北市磚瓦業的大本營,尤其基隆河沿岩的磚土質地好、沒砂粒與河床裡的沙就是燒磚瓦的上等材料,再加上運河送磚的交通便利,使得內湖的磚瓦漸興於清末時期、興盛於日據時代。
只是產業興盛與沒落都與時代、生活緊密相關,從燒磚瓦再到專燒磚塊,直到五、六十年代受到都市發展、土質變差等緣故,讓磚瓦業在內湖逐漸式微。
而建於1940年的葫蘆洲吊橋便是見證內湖磚瓦業興衰的歷史交通建築。
環東大橋
環東大橋是環東大道的其中一段,跨越於基隆河上並串連起內湖與南港的交通,主橋是一座雙層Lohse式雙拱肋鋼拱橋,上下各設有兩車道,上層為進入市區專用,下層則為離開市區。
成功橋上景觀
將終點設在松山車站,所以原本騎在右岸的我,跨過成功橋來到左岸,在橋面上發現景色還不錯。
洲尾庄興安宮
從左岸看見右岸有座面向基隆河的廟宇-洲尾庄興安宮,主祀土地公,是內湖最早的土地公廟之一,也是當地的守護神。
其廟宇歷史可追溯至1723年,舊稱為「洲尾庄土地公廟」,原址不在此處,而是位在潭美街183號,因都市發展而重建於此。廟宇建築為傳統閩南式風格,格局則為三殿式。
饒河街彩虹橋
饒河街最著名的重要地標-彩虹橋,只開放人與單車通行,所以每次來此都能見到行人悠閒漫步,且彩虹橋的造型特殊,S型的曲線橋體,吸睛的鮮紅色鋼肋拱型樑結構,周圍更設置「LOVE」、「IOU」的地景藝術,使得此地成為情侶約會景點。
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 INFO.
從饒河疏散門離開自行車道,來到了饒河街,只是時間不湊巧,攤販還沒出現呢!餓到快不行的我,只想趕快還車、搭車回家覓食去了。
坦白說,位在河濱的自行車道都是很平坦、好騎,屬於平常不太運動也可以輕鬆駕馭的類型,只是個人真的不太北市的河濱自行車道,還是喜歡處處有小秘境的地方。另外,錯過的汐止基隆河的熱門景點,下次再找時間補回來吧!
本次從汐科出發再到饒河街,騎行距離約14公里。
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
起點:士林區洲美橋
終點:五堵鐵路隧道
《延伸閱讀:按圖即可瀏覽》
▲汐止基隆河自行車道:漫遊古厝、隧道一日單車輕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