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平鎮 社子支渠流蘇步道:春季盛放的人間四月雪

身處亞熱帶氣候的台灣,「雪」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嚮往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我們與雪的距離似乎越來越近。冬季,有人奔向高山尋找雪白的峰巒,有人飛往雪國感受雪花飄落的奇景。但是,身為怕冷一族的我,對「雪」敬而遠之。唯一一次的雪國經歷,是某年旅居海外,親眼目睹了雨化作霜再變為雪的過程,寒風刺骨的感覺至今難忘。雖然是一段特別的回憶,卻讓我更加堅定:「冬天,絕不隨便跑到會下雪的地方。」

為了彌補不敢親見白雪的缺憾,決定走訪石門大圳步道的「社子支渠流蘇步道」。流蘇被譽為「四月雪」,在每年三、四月間盛開。當花期接近尾聲時,流蘇的白色花瓣隨風飄落,猶如一場浪漫的白色花雪,帶來如詩般的美感。相較於櫻花的粉色風采,流蘇的潔白更像是大自然贈予的純粹之美,在花季末期營造出令人心醉的浪漫氛圍。

石門大圳 社子支渠景觀流蘇步道

之前已介紹過石門大圳的另外三條步道,分別是相思仔步道、鎮興支渠自行車道以及過嶺支渠休憩步道。這三條步道皆為適合騎乘單車的自行車道。雖然流蘇步道也可供單車通行,但因步道的最末段僅能以步行方式漫遊,因此更傾向以散步或健行的形式來完成這段旅程。

石門大圳社子支渠景觀步道,也被稱為「流蘇步道」,顧名思義,是一條依傍著大圳水流,並栽種有許多流蘇樹的步道。全長約1,350公尺,步道的綠蔭較少,因此晴天前往時須特別注意防曬並攜帶足夠的水分補給。對於喜愛拍照的遊客,也要留意蚊蟲叮咬。沿著步道行進,不僅能欣賞到純白如雪的流蘇花,還能在每年的3至4月間,同時觀賞麻葉繡球花、黃花風鈴木、杜鵑花,以及花期已接近尾聲的櫻花和炮仗花。此外,沿途還有一片片田園風光,甚至能遇見悠一群圈養的黃牛,令人感到新奇。

步道中途設有社子埤塘生態公園,這是一處保留原有埤塘生態並結合周邊自然環境所打造的休閒空間,綠意盎然、生態豐富。在這裡步行不僅能稍作休憩、欣賞埤塘的寧靜之美,還能為接下來的流蘇步道之旅增添更多能量與期待。

▲流蘇步道的入口附近是有民宅居住,住戶只要一開窗就能看見流蘇。
▲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,短短的數公尺內,就已經欣賞到流蘇、黃花風鈴木以及櫻花,顏色相當繽紛。
▲流蘇。
▲看著小花花簇錦繡的模樣,雖然迷你卻也吸引了我的目光,讓我好奇究竟是什麼?搜尋之下才曉得是麻葉繡球。
▲黃花風鈴木長得高大,想要看清花朵的樣子,有些難度。
▲已快凋落完畢的炮仗花。這裡是整段步道最遮陽的地方。
▲杜鵑花。

如何前往石門大圳 社子支渠景觀流蘇步道?

社子支渠景觀流蘇步道位於平鎮區平東路的巷弄內。入口緊鄰大馬路,一旁是民宅,汽車多停放於居民專屬的車位,因此建議開車前來的旅客另尋停車位。相較之下,騎機車則更容易找到停放的位置。

在大眾運輸方面,外地遊客可搭火車至中壢火車站,於後站搭乘115B、L210(東勢紅)或L211(東勢藍)至「平東路」站下車,步行不到30公尺即可抵達目的地。或者,搭乘5050(經員樹林)、5091或5098(經官路缺)至「官路缺」站下車,步行約300公尺即可抵達。

中壢的公車雖不像想像中那麼難等,但在公車進入後站時,LED跑馬燈竟被關閉,讓初次搭乘的遊客感到困惑。等了一會兒,看到司機終於重新啟用顯示,確認是我要搭的路線後,我成為第一個上車的乘客,還特地詢問:「可以上車了嗎?」在得到肯定回覆後,接著又問:「請問有到官路缺嗎?」但這次的回答卻是司機低頭滑手機的沉默無語。嗯,這種公車搭乘體驗實在稱不上愉快。

社子支渠景觀流蘇步道

時間:24H

地址:324桃園市平鎮區平東路61巷6弄(按我導航

流蘇步道沿途景觀

坦白說,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。以四條步道的導覽圖來看,流蘇步道是其中最陽春的一條。它僅簡單地標示出路線,卻缺乏對其中亮點的詳細解說。此外,入口處的導覽圖早已模糊不清,幾乎無法辨識內容,只能憑直覺認定那應該是導覽圖的位置。

流蘇步道以支渠為中心,兩側分別設有自行車道與人行道。步道全長並不算長,這次我選擇以散步的方式慢慢欣賞沿途景致。

最近幾天天氣極好,熱度卻超乎想像。走在這條步道上,酷熱幾乎讓我頭暈目眩。整條步道幾乎沒有遮蔭,即使是沿著水圳行走,也無法感受到絲毫涼意。只有涓涓水流似在調侃:「為什麼不戴帽子、不撐傘?」

起初,我選擇走在人行道上,畢竟安全第一!但那盛放美麗的流蘇樹似乎偏偏與我作對,全都在自行車道那側,只能隔著水圳與護欄遙望拍照。還有,許多公共藝術裝置也集中在自行車道一側。為了不錯過任何美景,只好安慰自己:「回程就走自行車道吧!」如此一來,兩邊的風光都能完美捕捉。

▲以支渠為中心,左側為自行車道,有些人會騎機車經過,右側則是行人道。
▲土地公婆。
▲閱覽架上放的是客家童謠,旁邊是裝置藝術,不能爬上去哦!
▲當日遇見的第一棵開的繁茂的流蘇。
▲前段的盛開的流蘇樹不是太多,接近社子埤塘生態公園才比較密集。
▲旁邊的健康石步道也是隱密景點之一。

社子埤塘生態公園

社子埤塘生態公園的前身是一座農業灌溉的埤塘,在早期的農業社會中,這類水利設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隨著社會發展與都市化,這些農業功能逐漸被賦予新的意義,成為融合自然生態與休閒遊憩功能的公園。園內不僅設有環繞埤塘的步道,還配備健身設施及遊樂器材,並種植了許多綠植。這次前來更加幸運地遇見了盛開的黃花風鈴木,讓人不禁感嘆北部原來也能欣賞到這般美景。

在象徵客家意象的藝術裝置前眺望,可以看到埤塘另一端矗立著幾個醒目的機器人雕塑,於是興致勃勃地向它們靠近。走近一看,才發現這是餐館的庭園裝置,只可惜餐館目前暫停營業,否則倒是個用餐的好地方。不過,即使無法大快朵頤,仍可以透過柵欄欣賞這些有趣的機器人,感覺對小朋友而言一定充滿吸引力。

▲黃花風鈴木是巴西的國樹,最高可長至7至10米高。
▲要與黃花風鈴木合照也是一件難事,不如就抬頭看看金黃色的花朵與藍天的搭配吧!
▲埤塘。
▲埤塘步道與健身設施,中間那棵樹好像是平安樹。
▲埤塘與黃花風鈴木。
▲遠看好美哦!尤其在陽光的照射下,曬得黃花更艷!
▲想要長得矮一些的黃花呀!
▲已歇業餐廳的藝術裝置。
▲超吸引人注目的機器人。
▲從公園的健身設施那兒,也有路可以接回流蘇步道。

流蘇步道,不只雪白,還有黃花風鈴木的燦爛點綴。

重新步上流蘇步道,按照慣例,總喜歡探尋那些尚未踏足的路徑。無意間,竟發現更多的黃花風鈴木悄然盛開。雖然沒有南部地區那般繁茂榮景,但這片美麗的畫面早已讓我心滿意足。短短的數十幾尺間,我情不自禁地為它冠上了「黃花風鈴木步道」這樣的名稱。宛若流蘇步道中的隱藏版祕境,只有親自走訪,才能看見這份低調卻動人的風采。

▲雖然沒有繁茂榮景,但能在這裡遇見那麼多黃花風鈴木,真的很令人滿足。
▲也因這份滿足,讓我在這裡佇留許久。
▲恨不得每個角度都拍一次。

步道裡的綠色遮陽傘-炮仗花隧道

流蘇步道上綠蔭稀少,初春的暖意雖然迷人,但陽光的熱度卻著實不容忽視。幸好眼前的花架早已被藤蔓般的炮仗花綠葉爬滿,形成了一座遮蔽陽光的綠色隧道。讓人得以稍作歇息,補充流失的水分。雖然炮仗花的花期已近尾聲,但依然慷慨地為我撐起片刻蔭涼,心中不禁感到由衷的感謝。

▲炮仗花隧道。
▲炮仗花的花期已到尾聲。

尋找最美流蘇,步道中段的驚艷發現

一邊走、一邊停留拍照,讓我不禁開始猜想:「這條路究竟還有多長呢?」這個疑問正盤旋在腦海時,一棵盛放的流蘇映入眼簾!它的種植位置恰到好處,讓我不用腳架就能拍出一張理想的自拍照。

當然,不是只有這一棵繁茂,只是其他的似乎稍遜一籌。坦白說,流蘇近看時真是美得令人陶醉,但遠觀時,竟讓我聯想到一顆巨大的花椰菜。心中不禁期盼,有一天能親眼見證流蘇花飄落的模樣,深入體會那「四月雪」的迷人魅力。

▲名幅其實的「流蘇步道」。
▲盛開的流蘇,讓這座路燈成為步道最亮眼的存在。
▲是花椰菜(誤。
▲其實這棵樹是櫻花樹,可以想像它在綻放時,坐在石椅上拍照會有多美。
▲流蘇步道也是附近居民運動散步的好地方。

田園風光

步道的後段展現出另一番風貌,一畦畦的田地剛插秧不久,秧苗以整齊的姿態排列,微小卻充滿生機,灌溉的水面倒映著一旁的溫室,形成一幅恬靜的農村畫面。我不禁想,沒多久後,這片田地應該就會換上一身鬱鬱蔥蔥的綠衣吧。繼續往前走,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坐落於農田中央的紅磚瓦屋,只是它早已破敗不堪,甚至有樹木破瓦而出,直衝屋頂。

離那棵讓我讚嘆不已的流蘇樹不遠處,還有一座養牛場。我站在一旁,注視著牛兒們一動不動,宛若冥想入定。心中忍不住想發問:「你們不覺得熱嗎?」畢竟,我光是站在這兒就已滿身是汗,而牠們卻依舊淡定自若,真令人納悶。

▲田中央的殘破紅磚小屋。
▲養牛場的牛兒們。

流蘇步道 尾聲

流蘇步道不是那種『雙向出入口』的設計,一不小心,就會走到了一座『賞工廠平台』。然後發現「呃,沒路了!」所以,乖乖原路折返才是王道。當然,中途也有幾個『逃生出口』(步道出入口啦!),但對容易在外地迷路的專家來說,原路返回才是最安全的選擇。

不過,如果是在秋冬季節來訪,那就有隱藏版路線!從洪圳229巷轉進洪圳路,直奔霄裡大池,那裡的落羽松林保證讓你『美到忘記回家的路』!至於東光路220巷,看著GOOGLE MAPS好像也能通?走步道時,眼睛大概被黃花閃瞎了,完全沒印象。這條路,就留給未來的探險家們去驗證吧!

步道終點的牆上,赫然出現『祝福 平安吉祥』六個大字,濃濃的台式美學。不過,誰能拒絕免費的祝福呢?

▲流蘇步道的終點。

《延伸閱讀:按圖即可瀏覽文章》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