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楊梅 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之單車散策

遊覽桃園時,常常會遇見一個叫做「石門大圳」的景點,可令人迷惑的是,它似乎處處皆有。對於我這種喜歡有起始點的旅程規劃者來說,無疑是一種挑戰。但我相信只有實際走過,才會真正了解。因此,決定選擇一條靠近埔心車站的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,進行一番探險。

石門大圳介紹

在早年,桃園經歷了兩次嚴重的乾旱。第一次出現在日治時期(1913年),當時總督府的應對之策是建立桃園大圳。將近40年後,隨著台灣光復(1953年),另一波乾旱再度來襲。為此,石門水庫石門大圳的計劃在此時逐步展開,並於三年後開始施工。這一工程歷時將近九年完成,並將過去的古圳道併入,形成猶如葉脈縱橫交錯的水圳系統。其灌溉區域涵蓋了17個區域,16條支線,使桃園從此擺脫乾旱的困擾。

石門大圳的建設不僅有防洪、灌溉、發電及築港的作用,到今天,兩側亦規劃出綠色廊道,設有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作為主要休閒設施。這些步道以四季花卉命名:「相思仔」、「仙丹花」、「櫻花」及「流蘇」四條步道,為民眾提供了良好的健行休閒環境,可以悠然地徜徉在歷經歲月積澱的自然生態之中。

石門大圳各支渠對應的花卉名步道,分別是:

  • 石門大圳山仔頂步道或石門大圳望路寮段=相思仔步道,長度約1.6公里。
  • 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=仙丹花步道,長度約2公里。
  • 石門大圳過嶺支渠休憩步道=櫻花步道,長度約1.6公里。
  • 石門大圳社子支渠景觀步道=流蘇步道,長度約1.35公里。

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

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,又被稱為仙丹花步道,全長約2公里,橫跨楊梅區和平鎮區。起點設於治平高中附近,終點則位於土地公廟(仁壽宮)。整段自行車道不僅沿著石門大圳騎行,還包括了心怡草坪這段風景線,並且跨越了大坑缺溪,為騎行者帶來更多自然景觀的享受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中間有一段自行車牽引道,必須牽引至中興路平鎮段95巷,直行並轉入中庸路一段510巷,再接往中庸路一段對街的自行車道。

▲石門大圳自行車道導覽圖。

如何前往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?

旅人們可從埔心火車站(前站)租借UBIKE,沿著中興路騎行,途經埔心故事館(楊梅茶業改良場宿舍)和瑞埔國小,再轉入福德街。接著,經過治平高中的前門後,在一個有左轉弧度的福德街旁,有條小路,小路旁有著往「平鎮市鎮德路」方向的路標和警察局招牌,騎進小路就能抵達石門大圳綠色廊道的起點。從車站到這個自行車道的起點,距離約為700公尺。

車道起點處標有「平鎮區石門大圳綠色廊道」的字樣,並附有自行車道的遊覽路線圖。如果腳力允許,不妨挑戰一下綠線和橘線區域。入口處的車道上,有一塊特別的地磚,上面刻有安平鎮的村徽。「安平鎮」是現今平鎮的舊名,意為保護平安。實施地方制度後,地名由三個字以上簡化為兩個字,於是改名為「平鎮」。

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

定位【24.916523, 121.187760】(按我導航

▲安平鎮為平鎮之舊名,以鎮南橋為其村徽。

石門大圳鎮興支渠自行車道 沿途景觀

從起點到自行車牽引道的這一段,約有1公里長。途中,不乏有多座以水泥砌成的小橋橫跨在石門大圳上,旅人們可自由選擇站上任何一座水泥小橋上,欣賞石門大圳的水流與天空、綠植相映的美景。水道或蜿蜒或筆直,讓人不禁為眼前的景象著迷。短短的1、200公尺,就讓我一再流連忘返。水道旁的水泥矮牆歷經風霜,佈滿象徵歲月時光的青苔。

選了一處自己喜愛的定點停下,架起腳架開始自拍。除了當日的陽光,周遭的蟲鳴鳥叫,還有學校老師透過麥克風的教書聲傳入我的耳朵,令人懷念起學生時代那段充滿熱血青澀卻又枯燥乏味的課堂時光。

▲初次來訪石門大圳-鎮興段,有令人驚豔之感。意外中的美景,悠閒、靜謐,歲月靜好。
▲一開始不曉得有多座水泥橋,急於一時的隨意選了一座來自拍。
▲筆直的水道很有延伸美,但個人更喜歡這樣的蜿蜒美。

這1公里的自行車道上,共設有三處休息區,分別位於前、中、後段。休息區經常展示平鎮的在地文化,如平鎮的客家聚落型態。與中南部客家的聚集形式不同,平鎮的客家人主要以「散居」為主。平鎮的客家聚落不像新竹、苗栗有主要的群聚中心,而是家族分散發展成「屋場」,分布在各地的田園中。

以黃復興藥材行的客家傳統三合院大瓦屋為例,這是一個家族居住的空間場域,包含主體建築的大瓦屋、靠背山、埕及周遭附體建築如柴房、豬寮等生活場所。大瓦屋既是家族生活的中心,也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。若家族人數擴大,可以分家,並在原本的大瓦屋旁新建一座,形成新的屋場空間。

黃復興號位於安平鎮庄的自行車步道觀光路線上,沿著鎮庸路一路騎行至八角塘出水口,便可觀賞這座富有歷史文化的千頃第。雖然這次行程我路過這裡,但卻傻傻地直接略過了!真是飲恨!

▲休息區平台上的景觀。
▲石門大圳的每一個彎道,都讓我覺得美!
▲大圳的水輕輕的流淌著。
▲埔心車站的歷史悠久,是日治時期的「平鎮驛」。
▲為了右邊的那棵大樹,還往回騎了。
▲這段的水圳的水是碧綠的顏色。

平鎮虹吸工之水往上流

經過安平鎮綠映公園,這座小公園設有UBIKE站。轉向心怡草坪的方向,途中會遇見石門大圳上,標有不太清晰的「平鎮虹吸工」。對應GOOGLE MAP顯示的是拍照景點「水往上流」。原本以為這和花蓮的水往上流是類似的視覺效果,沒想到這裡真的是利用工法讓水圳的水逆流而上。

平鎮虹吸工是台灣水利工程中的一大亮點,總長超過500公尺。這處以獨特的倒虹吸式設計,讓水流能夠直接跨越地勢低窪處,將水引至對岸。如果剛好遇上虹吸作用時,站在虹吸工入口處,便能看到原本平穩的水圳,忽然湧入管內的壯觀場面。

當然,不幸的是沒能遇見那壯觀的畫面,不然一定會大為驚嘆。對於那些標有字樣的設備感到好奇,覺得它們應該有著重要的歷史或功能,不然不會特別標註出來,所以也就有這張照片的出現了。在平鎮虹吸工之後,有一塊水泥平台,可眺望心怡草坪,也有流動廁所可使用。

心怡草坪

心怡草坪是一處令人心曠神怡的都市公園,結合了運動、休憩與自然生態。這裡擁有寬廣的草地和豐富的綠意,非常適合慢跑、散步,或帶小孩來放風箏、打羽毛球等。也可以坐在花棚下的椅子上,迎著微風,曬曬太陽。草坪兩側栽種的鮮艷波斯菊,更為這片翠綠增添了不少亮麗色彩。

再往前走,會遇見一座橫跨在大坑缺溪上的橋。溪水流淌的聲音嘩啦啦作響,讓人不由得停下腳步,觀賞那奔騰不息的溪流。

▲花棚涼亭。
▲自行車道旁種有不少波斯菊。
▲波斯菊。
▲大坑缺溪上的橋。
▲走在橋上,看往心怡草坪覺得沁人心脾。
▲大坑缺溪是老街溪的上游支流之一。
▲一邊是奔騰不息,另一邊是緩緩流淌。

後記

心怡草坪的末端是石門大圳鎮興段自行車道的終點。如果想繼續騎行,記得出了自行車道後左轉直行不到40公尺,就能看到土地公廟(仁壽伯公)。接著,右急轉上坡,就會接續石門大圳望路寮段自行車道。自行車的速度比步行快,可以繼續欣賞石門大圳沿途的美麗景觀,並體驗不同路段的特色。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