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龍潭客家茶文化深度遊:製茶、擂茶、吃伯公福一次體驗

你知道全台灣客家人口數最多的縣市是哪裡嗎?是桃園。

雖然桃園的市區總是熱鬧繁忙,但其實不少地方仍保有濃厚的客家風情。像是龍潭、楊梅、平鎮、新屋、中壢這幾個區域,走在街頭巷尾,常常能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痕跡。老屋的輪廓、巷弄裡的米食香氣、節慶時的熱鬧場景,都讓人感受到這份在地的文化底蘊。

這次特地走進龍潭,想更貼近這塊土地的故事。很多人知道龍潭有夜景餐廳,但不一定知道這裡也藏著茶園與客家庄。我第一次聽到「大北坑」這個名字時,還以為只是個普通社區,沒想到走進去才發現,這裡是文化與風景交織的所在。現在,就讓我來與大家分享在大北坑遇見的所有美好。

【大北坑.吃伯公福】文化體驗半日遊

【大北坑.吃伯公福】文化體驗半日遊,是地方為了推廣觀光而精心規劃的一段深度旅程。主題圍繞在茶香與信仰之間,只需半天時間,就能走進茶園,由在地製茶師帶領導覽,親手採茶、體驗製茶的過程,感受大北坑這片土地的氣息與職人的溫度。

晚餐是最讓人期待的「吃伯公福」宴席,這不單單只是吃一頓飯,更像是一場以「美食」進行的文化交流。每一道食材、每一口滋味都藏有居民對土地與神明的敬意。吃飽喝足後,還有一個溫暖的儀式,那就是「平安絭」。這是客庄流傳百年的習俗,大家以虔誠之心向伯公祈求平安,把祝福繫在身上,也繫進心裡。

當天的文化體驗,是從「奉茶」開始的。這個儀式看似簡單,卻蘊含著深厚的意義。在活動開始前,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「奉茶」的由來?

我們印象中的奉茶,常出現在茶亭或路邊,擺上一只茶壺,裝滿乾淨的茶水,讓路過的人能解渴休息。那是交通不便的年代,最常見的溫暖風景。隨著時代改變,交通越來越便利,便利商店也越開越多,奉茶的身影漸漸淡出日常生活。現在偶爾還能在偏遠山區看到它,也多半是為了延續那份初衷。

但在客家文化裡,奉茶不只是解渴,更是一種待客的方式。不論是家裡來了客人,或是鄰里之間互相幫忙,奉上一杯茶,代表的是尊重、感謝與慰勞。這份心意延伸出去,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溫度,是分享、是和諧、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,更象徵了客家的社會文化價值。

▲解說當日體驗遊程時,先來杯「奉茶」吧!
▲以最快速、最簡單明瞭的方式講解當日遊程。
▲原預計行程當中有採茶體驗,不過天公不作美,所以改為全室內。
▲入座時,有一隻黑貓貓佔長桌為王(?)直到我要拍牠,才快速離開。

遊程① 文新製茶廠

當天造訪大北坑,剛好碰上颱風過後,西南氣流帶來的雨勢讓整個台灣都是下雨天。原本安排的茶園導覽和親手採茶體驗,因為泥濘而取消,改成室內的備案行程。

我們轉往文新製茶廠,展開約兩小時的室內體驗。品茶、揉茶、焙茶,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更貼近茶葉的世界。文新製茶廠在大北坑將子一甲子的時間,目前由第三代接手,延續這份對茶的熱愛與堅持。

製茶的辛苦不輸種田,尤其是採茶後的製程,常常讓茶農忙到天亮。但這裡的第三代傳人不覺得累,反而把上一代的經驗當作寶藏,再加入現代的思維與技術,讓這項傳統工藝持續發光。

將種茶、採茶、製茶等一連串的過程變成可以互動的體驗課程。不管是大人或小孩,都能在這裡親手揉茶、焙茶,感受茶葉的溫度,也更懂得一杯好茶背後的用心。這樣的轉變,讓製茶不再只是技術,而是一種生活的分享。

恆苒茶坊|文新製茶廠|咖啡廳|複合式空間

電話:0926-818543

地址:新竹縣新埔鎮新北里10鄰1號(按我導航

預約體驗請加入LINE

▲文新製茶廠就在這棟建築裡。

品茶

初次深入龍潭旅行,最讓我驚訝的不是茶香四溢的空氣,而是腳下的土地竟然是紅土。這種土壤酸性高、有機質少,雖然排水快,但對多數農作物來說並不友善。沒想到這樣的紅土卻是茶樹的理想環境。加上龍潭高溫多雨、晨昏常起霧,簡直是為茶葉量身打造的生長條件,難怪這裡的茶品質穩定、風味也迷人。

透過這趟文化體驗,我才知道原來桃園龍潭也有產茶,而且還不錯喝。在品茶前,先認識桃園的四季茶,分別有:

  • 春天的龍泉包種茶:是台灣十大名茶之一,但文新製茶的第三代傳人卻對它感情很複雜。當年為了出口,價格被壓得很低,製程又繁瑣,常常讓製茶師忙到沒時間睡覺。
  • 夏天的東方美人茶:大家熟知的「一心二葉」,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茶之一,也被稱作「可以喝的香水」。它的花果香來自小綠葉蟬的吸食,這種茶香會讓人上癮。傳人戲說它是「慢性毒藥」,連喝七到十天後,再喝其他茶就覺得味道不對了。
  • 秋天的桃映紅茶:屬於小葉種紅茶,香氣清雅,是桃園的代表性紅茶。
  • 冬天的雪美人:台灣版的白茶,製程不經揉捻,保留了茶葉的礦物質,也因此有「一年茶,三年藥,七年寶」的說法。香氣、口感、價格都不低。

這四款茶的原料其實都來自同一品種,叫「清心大冇」(音同「某」),只是製程不同,就能變化出截然不同的風味。

品茶的順序其實很有學問,我們從發酵程度最高的開始喝起,慢慢往下走。這樣安排是為了避免濃郁的茶香干擾後面清淡茶品的判斷。順序是:東方美人茶、桃映紅茶、雪美人,最後才是龍泉包種茶。

茶的發酵度和茶湯的顏色有直接關係,發酵越高,茶湯顏色也越深。我們用「先看色,再品味」的方式,慢慢體會每款茶的特性。

龍泉包種茶是發酵度最低的青茶系列,香氣清新明確。龍潭屬於平地茶區,這裡的包種茶不像高山茶那樣奔放,而是多了份淡雅。喝完後,味蕾會留下一點澀感,是因為茶單寧含量高,不太適合天天大量飲用。不過它很適合拿來做甜點,比起抹茶少了苦味,連不愛抹茶的人也可能會喜歡。

雪美人一斤要價約 $6000,風味上和市面上的白露17號有些相似。它的口感柔和,香氣細緻,適合喜歡清淡口味或注重養生的人。這款茶的製程需要三天:一天採摘、兩天萎凋,加上製茶廠空間有限,無法大量生產,價格自然就高了些。

桃映紅茶是最容易入口的紅茶,小葉種,香氣清爽,一斤約 $2000。而東方美人茶則是人氣王,一斤約 $4000,公定價落在 $4400。它的蜜香與熟果香是天然形成的,喝起來真的有種「喝香水」的感覺。

這次品茶的過程是為了更了解自己的喜好,也更知道怎麼挑茶。記住現在喜歡的味道,未來選購時就有方向了。先找到自己喜歡的品項,再慢慢去試不同等級的茶,這樣挑茶才不會迷路。

在品茗票選環節,我悄悄把票投給了「雪美人」。這款近年才出現的茶,香氣細緻、口感柔和,一聽到它的價格,我差點想摑自己一巴掌:「瞧你這嘴,專挑貴的喝!」為了我的荷包著想,還是回頭選我心中第二名的「龍泉包種茶」吧!經濟又實惠,喝起來也不失風味:)。

▲以在地茶結合台灣豬肉乾所產的伴手禮$280/包。

揉茶

在品茶之後,對茶葉的風味與品項有了初步認識,接下來就是紅茶製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:揉捻。

揉捻的目的,是要破壞茶葉表面的細胞組織,讓茶汁能夠滲透到葉面上。這個過程會讓茶葉的顏色逐漸加深、質地變厚。當揉到整隻手掌都染上茶汁的紅色時,就代表茶汁已經充分釋出,是揉捻成功的關鍵指標。

在還沒有機器輔助的年代,光是揉捻這個步驟就得花上兩到三個小時。這次的體驗雖然只有短短十五分鐘,但也足以讓人感受到早期製茶的辛苦與堅持。揉捻的動作有點像在揉麵團,先把茶葉包起來、壓緊,一隻手固定茶團,另一隻手向前旋轉、揉動,靠著自己的力氣,讓茶汁慢慢滲出,進入發酵階段。這個過程不斷重複,茶葉也在一次次的揉捻中逐漸轉化。

手工揉捻很容易讓手掌染色,製茶師的手常年下來都呈現咖啡色。也因為每個人的手溫、力道、揉法都不一樣,手工揉出來的茶風味也會有所差異。有些愛茶的客人,甚至會指定要某位師傅製作的茶,因為他們喝得出那份獨特。

另外,茶葉的風味也深受「山頭氣」影響。每座山都有自己的氣息與個性,這些風土條件會反映在茶葉上。就像我們在品茶時會說「這款茶有桃園的味道」,那不只是地名,而是一種來自環境與製程交織出的風味印記。

▲揉著揉著,手心都是茶汁的顏色,久了手心還會散發一股茶香味。

炒茶

揉捻完成後,接著就是炒茶,也就是「殺菁」的步驟。這個階段會用高溫破壞茶葉裡的酶活性,讓發酵過程停止,並把茶葉的色澤與香氣鎖住。

製茶師會把揉捻好的茶葉整把倒進鍋裡,用力往下壓,讓茶葉均勻受熱,慢慢變軟、失水。壓了一段時間後,還得把底部的茶葉翻上來,避免燒焦。當茶葉開始變乾,空氣中就會飄出濃濃茶香,那是整個製茶廠最迷人的時刻。等到鍋裡的水蒸氣變得明顯,也就差不多快完成了。

這個過程還有個小細節不能忽略:製茶前不能擦護手霜,也不能噴香水。因為茶葉的吸附力很強,任何外來的味道都可能影響它的風味。

在炒茶體驗的過程中,製茶師會先親自示範,這時候會發現製茶師是徒手操作的,完全不戴手套。據說,這是製茶師的「顏面」,戴手套就像是少了點職人精神。嗯~雖然我不是製茶師,但稍微可以理解這份堅持,也很尊重這樣的職人態度。不過我們這些體驗者就別逞強了,畢竟炒茶需要接觸高溫鍋面,還是得乖乖戴上手套才安全。保護自己,才能好好享受這段製茶的樂趣。

▲製茶廠最香的時刻到來!炒茶!

焙茶

炒茶完成後,茶葉還沒完全乾燥,為了降低含水率、穩定品質,最後一道工序就是送進焙茶機。這個步驟不只是收尾,更是決定茶葉風味的關鍵。

等了一段時間後,茶葉終於烘焙完成,被一層層地取出來。我們數著哪一層是自己的,第一批次總共有十層,我的是第七層。比較有趣的是,大家都照流程經過炒茶,但我一聽到「其實不一定要炒茶」這句話,立刻決定跳過那鍋熱騰騰的等待,把只揉捻過的茶葉直接送進焙茶機。結果出乎意料,製茶師還誇我這批茶最接近完成品,讓我在一旁竊笑得意。

最後,我們把茶葉一一裝進茶罐,這就是這趟體驗的成果。回家後泡上一壺自己親手製的茶,喝起來一定格外的好喝,畢竟是動手作的!

▲右邊是我的茶葉,黑亮黑亮的茶金:)。
▲茶葉的膨鬆程度,讓我們在裝罐的時候,進行來擠壓,聽見茶葉碎掉的聲音,還蠻療癒的。

藏在製茶廠裡的茶坊-恆苒茶坊

在炒茶、焙茶的空檔中,總有一點時間可以喘口氣。這時候,有人就悄悄爬上製茶廠二樓,造訪那間如秘密基地般的恆苒茶坊。這裡採預約制,每人低消 $180,用餐時間是兩個小時,可以慢慢喝茶、慢慢放空。

茶坊提供的茶品,都是文新製茶廠自家出品的,包括蜜香紅茶、龍泉包種茶、東方美人茶等,也有咖啡、拿鐵和草本茶可以選擇,當然也有他們自己製作的甜點,每日提供皆不相同。若你有時間,可以先行預約,坐在茶坊中,窗外就是大北坑的山景與文新的茶園,茶香、微風、綠意,在這裡全聚集了。

▲恆苒茶坊的座位。
▲恆苒茶坊的菜單。

遊程② 吃伯公福宴

早期的大北坑客家先民在沒有廟宇的年代,便依著一棵大樹、一塊大石,虔誠地祭拜「伯公」,祈求風調雨順、五穀豐收。「伯公」是客家人對土地公、福時正神的稱呼,也是視土地神為最親近的家族長輩,故稱之為伯公。這樣的信仰,隨著時間流轉,一代接著一代延續下來,漸漸地也有了樹伯公、石伯公、田頭伯公、水源頭伯公等不同形式的伯公,散落在社區各處。

大約兩百年前,地方的長者與熱心居民決定在地理中心興建「眾伯公福德祠」,讓原本分散的信仰有了凝聚的場所。如今這座「大北坑伯公祠」就位在休閒農業區裡,雖然歷經多次修建與翻新,但仍保留著紅磚牆、木雕、石刻等傳統建築元素,每一處細節都充滿客家文化的味道。

也因為這份信仰的延續,大北坑社區有一項重要的祭儀-「吃伯公福」。這個儀式是在伯公祠落成後開始的,由居民輪流擔任「福首」,負責籌辦祭祀活動。福首會事先向大家收取一些經費,準備祭品與餐食,並在祭拜當天清晨於伯公祠前舉行儀式。儀式結束後,大家就會移動到福首家中,一起分享餐食,象徵共享伯公的福氣。

我們的晚餐,就是在這樣的精神下聚在一起,享用一桌客家美食。不過在開動之前,還有一道工序需要大家一起動手完成,那就是「擂茶」。

▲菜單的名稱都使用了吉祥話,呼應「吃伯公福」祈求平安、豐收的文化意義。

擂茶是客家文化裡非常有代表性的飲食之一,不只是茶,更像是一場手作的儀式,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。所謂的「擂」,就是用擂缽和擂棒,把芝麻、花生、米類、堅果等食材一一磨碎、搗細。整個過程需要大家一起動手,邊擂邊聊天,氣氛一下子就熱絡起來。

我們這群第一次擂茶的新手,還有人用搗麻糬的姿勢在那邊猛搥,結果就被在地居民糾正了。真正的擂茶,是要拿著擂棒在缽裡畫圓,一圈圈地磨,從一開始的顆粒分明,到堅果油慢慢釋出,整體變成像抹醬般的質地。最後加入熱水攪拌均勻,一碗擂茶就完成了。

不過我們這次做的擂茶不是用來單喝,而是要搭配白飯一起吃,有點像茶泡飯的概念。沒有加糖的擂茶,喝起來只有穀物和堅果的香氣,就像堅果奶一樣,跟我印象中甜甜的擂茶完全不一樣。所以當下我還真的猶豫了一下,不太敢把它淋在飯上。

這種鹹香版的擂茶或許有它的魅力存在,所以才能到如今仍是客家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。

▲擂茶真的也是一種體力活,讓我們這一群人一輪又換一輪,才完成了擂茶成品。
▲倒了熱水後。
▲就變成客家飲食文化的一道佳餚。

因為部分食材沒能到位,當天上桌的菜色和「吃伯公福」的宴席菜單略有不同。雖然有點可惜沒吃到旅伴口中那道被讚到不行的「薑絲大腸」,但整體菜色依然豐盛又好吃,完全不失期待。

其中最讓我驚豔的是客家小炒。這道在客家餐廳幾乎必點的熱炒,用魷魚、肉絲、豆乾和芹菜大火快炒,香氣撲鼻、鹹香夠味,配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我敢說,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一次客家小炒,難怪有那麼多人對它情有獨鍾,每次到餐廳都要點來試試。這次終於輪到我也能大聲說:「這盤真的好吃!」

白斬雞也不遑多讓,皮Q肉嫩、鹹香入味,就算不沾醬油也讓人一塊接一塊地夾。還有那道鹹冬瓜蒸肉,根本是白飯的最佳拍檔,一碗飯配上一口蒸肉,味蕾瞬間被收服,完全可以稱得上是「偷飯賊」。

其他菜色也都不錯,只是這三道真的太有記憶點了,吃完還會想念。說真的,想快速認識一個地方的文化,美食絕對是最直接也最有感的方式。這一餐,不只吃飽,更吃進了在地的風土人情。

▲炒地瓜菜與苦瓜,因為本人不吃苦瓜,所以無法說出味道好不好吃。

▲這道的酸菜很搶眼!

▲絲瓜蒸蛤蜊;菜脯蛋。

▲白斬雞。
▲三層肉片。
▲鹹冬瓜蒸肉。

遊程③ 伯公平安絭體驗

吃飽喝足後,最後一個體驗項目是充滿祝福的「伯公平安絭」(音同「券」),這是客家地區常見的護身符,特別用來保佑嬰幼兒平安長大。

客家人會在孩子出生後,帶到伯公廟進行「過契」儀式,讓伯公成為孩子的「義父」。儀式中會擲筊請禣,接著將特製的銅錢用紅線串起來,掛在孩子脖子上或縫在衣服裡,這就是平安絭。它的用途是避邪、消災、保健康,也象徵著長命富貴。

平安絭的形式不只一種,有的是銅錢加紅線,也有的是用紅紙摺成八封形,再穿上紅線配戴。不管是哪種形式,背後都代表著喜氣與庇佑,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祝福。

除了戴絭,也有「脫絭」的儀式。當孩子平安長大到16歲,或是在約定的歲數,會再回到伯公廟進行解絭,向伯公表達感謝,也象徵孩子已經長大成人,可以獨立面對人生。

聽完平安絭的由來與儀式後,我們要動手體驗的是將大北坑眾伯公的平安符紙摺成八卦形狀。聽起來好像不難,真正挑戰的是符紙上那些看不太懂的圖樣,分散在四周,我們得在摺成八卦形後,還能拼出Q版伯公的模樣,難度瞬間升級。

實際操作後,果然不簡單。最容易的部分,大概就是把紅繩穿進透明套裡了吧。對了,差點忘了分享一個小插曲:吃飯時桌上有一盤放著伯公圖案的小袋子,每個袋子裡都有一道客家菜餚的名字,還附上一句祝福語。我抽到的剛好是當天沒能吃到的薑絲大腸,它的祝福語是「五世齊昌」,意思是希望家族能繁榮昌盛,福氣綿延五代以上。雖然沒吃到那道菜,但這份祝福我收下了,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圓滿。

▲希望伯公不會怪罪我,把祂摺的不可愛了。

大北坑休閒農業區

旅程來到尾聲了。如果覺得以上的遊程很吸引你的話,那麼不妨可以到大北坑休閒農業區,詢問【大北坑.吃伯公福】遊程體驗的相關訊息哦!

大北坑休閒農業區 (魯冰花季-客庄生活・美學・文化復興事 )

電話:03-4794720

地址: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街1998巷8號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