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 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:平鎮客家庄之伯公廟與綠道共舞

完成楊梅和平鎮的兩條石門大圳自行車道後,感覺騎得還不夠過癮。於是看著Google地圖,發現返回至心怡草坪處,可以接往安平鎮庄自行車道。當時看這條自行車道上的景點好像蠻多的。實際走上一遭,感覺恰似一場「尋找平鎮各伯公之單車旅行」。

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單車路線建議

各站備註
起點:埔心車站於前站租借UBIKE
埔心故事館曾為農委會茶業改良場,當日來訪無人在場
石門大圳綠色廊道-鎮興段入口於治平高中附近
石門大圳綠色廊道-望路寮段鎮興段接續;入口於仁壽宮土地廟上方坡段
返回:鎮興段心怡草坪在大坑缺溪上方的橋旁,走大坑缺水岸步道
安平鎮庄水岸公園就一個小公園
鎮南橋在水岸公園旁,不過橋,續行鎮庸路
鴉片菸潭很有歷史故事的景點,但沒有任何遺跡
黃復興千頃第傳統的客家屋場
綠水溪生態步道將單車停於入口,步行感受這段步道
大庄伯公穿過南平路二段,至右邊的自行車道
萬福橋於大庄伯公附近的一座小橋(不過)
伯公潭橋轉出單車道至新光路三段,66快速道路下方穿過
老街溪河濱步道可續行直機場線捷運老街溪站回家

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

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是一條串聯歷史、自然與人文風情的路線,是規劃單車旅行的絕佳選擇。將安平鎮庄水岸公園設置為起點,終點為平鎮大坑缺溪健行步道,距離大約為3.2公里,沿途會經過許多歷史古蹟和人文景點,如八角塘胡老錦戰爭遺址、綠水溪生態步道、傳統客家三合院黃復興千頃第以及伯公潭八字圳等,讓旅人感受到這片土地的過往與現在。

離開規劃完善的石門大圳綠色廊道鎮興段與望路寮段,從心怡草坪延伸出的大坑缺水岸步道至安平鎮庄水岸公園後,接下來的路線主要為鄉間小路。相比於禁止汽、機車進入的自行車道,這條單車步道需要注意來車,也更能體驗到在地生活的模樣。

安平鎮庄自行車道

起點【安樂橋】:桃園市平鎮區中興路平鎮段443巷1弄11號(按我導航

終點【八字圳水岸公園】(按我導航

起點【安平鎮庄水岸公園】(按我導航

終點【平鎮大坑缺溪健行步道】(按我導航

  • 第一個起終點是官方提供之起終點,第二個起終點是個人當日所行之路線。
  • 從安樂橋開始騎行的話,會需要騎一段大馬路,個人認為大小車來往的危險性高較高,所以請小心謹慎。

安平鎮庄水岸公園

對於早年紅磚拱橋(糯米橋)歷史建設有興趣的人,可以將「安樂橋」設為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的起點。安樂橋是一座單拱結構的小橋,與位於中興路上的安樂公有深厚的關係,因此以安樂公之名命名。

因剛騎完石門大圳鎮興段與望路寮段,我直接從水岸步道到達安平鎮庄水岸公園。這座公園依傍著大坑缺溪,不大,一眼即能望盡。對面是歷史悠久且有百年老樟樹的樟樹伯公,而公園的盡頭是平鎮三座糯米橋之一的鎮南橋。

▲在心怡草坪的橋右邊,有一座「安平鎮之役」的雕塑。
▲穿過水岸步道即來到安平鎮庄水岸公園。

樟樹伯公

樟樹伯公,又稱「大坑缺溪水頭伯公」、「鎮南福德祠」和「安平鎮大伯公」,是安平鎮四大伯公之一。廟宇建於乾隆年間,先民渡台時見土地貧瘠,便在此豎立三石為神,祈求風調雨順、五穀豐登,神靈顯赫,致此香火鼎盛。光緒18年(1892),信眾集資修建小廟,隨地區繁榮,1979年再度翻新。廟宇建築古樸典雅,內外牆貼滿紅色磁磚,格外醒目。

廟內供奉的土地公神像及香爐皆為石頭雕刻,香爐為方形,符合客家人「天圓地方」的理念。神龕前有兩張供桌,桌腳雕龍、鳳、獅、鹿等瑞獸,象徵祥瑞。拜亭內樑彩繪精緻,包括雙龍戲珠、太極八卦等圖案,寓意深遠。楹聯「鎮守柃榆施雨露,南安稼穡誦幽民」,道出土地公庇佑一方百姓的恩德。

廟後有一棵老樟樹,與廟宇相伴數百年。相傳修建廟宇時,為不損及樹木生長,信眾請示神明後,小心翼翼修剪枝葉,並將樟腦油所得全數捐作廟宇修建基金。

紅磚拱橋-鎮南橋

鎮南橋約建於大正年間(1920年),至今已有百年歷史。該橋建造採用傳統的紅磚糯米工法,將紅磚與糯米混合,使其具有絕佳的黏著性與強度。除了兩岸的橋基外,河中還建有三座橋墩,構成四個造型優美的弧形橋身,是早年平鎮往楊梅的重要要道。

這座橫跨大坑缺溪的紅磚拱橋,默默見證了平鎮地區的百年風華。雖然自行車道並未直接經過,但沿著鎮庸路就能近距離欣賞這座飽經風霜的古蹟。全長約20公尺、寬約3公尺的橋身,雖稱不上宏偉,卻以其精緻的紅磚拱門,顯現出昔日工匠的巧思與匠心。儘管車水馬龍,這座小橋仍堅毅地佇立於此,令人不禁讚嘆其堅固耐用。為因應時代變遷與氣候變化的挑戰,鎮南橋的橋墩底座已進行鋼筋水泥加固,以確保其結構安全,讓這份歷史得以永續傳承。

鴉片菸潭

鴉片菸潭是大坑缺溪中段的一個潭。老街溪上游的大坑缺溪有伯公潭、上潭、下潭、薑母潭和鴉片菸潭。雖然被稱為「潭」,但其實是大坑缺溪中較為平緩的水面段。鴉片菸潭得名於早期地方望族的後代因吸食鴉片導致家道中落,最終跳河自盡,此地因此得名。

鴉片菸潭旁有一棵約80年的樟樹,位於蜿蜒道路的端點,是此區路徑上的重要標的。當時看到介紹說明牌後,對鴉片菸潭的景色沒有特別感覺,就試圖尋找那棵老樟樹,但怎麼也找不到!本以為老樟樹應該是十分高大,但在潭邊找找,竟找不到一棵。最後,只得隨便拍了一棵樹,算是充當一下了,至少認為它比較像老樹該有的條件。

▲安平鎮庄自行車步道是騎在鄉間小路,不像石門大圳綠色廊道那樣只允許人與腳踏車。

在安平鎮文史工作室前,有一個小池塘,在夏季時會開滿荷花,成為賞花的好地方。水泥護欄上的彩繪展示了老街溪上游圖,標示出許多標的物。有興趣的人可以沿著這些標記,尋找過去的時光。

綠水溪水態步道

綠水溪生態步道的入口接近南平路二段,可以將單車暫放於空地處,改以步行方式好好感受這條步道。這一段的景點不僅包括綠水溪生態步道,還有通學古道和八角塘。回程時,沿著自行車步道漫行,可以欣賞黃復興千頃第,並觀賞八角塘的出水口。

「綠水溪」原稱「蔭溝」,代表溪流沿途多樹木,河壩經流區域內籠罩在樹蔭下方,因此得名「蔭溝」。地方居民認為此名發音不雅,經討論後,結合千頃第門樓對聯及綠水橋的名稱,改名為「綠水溪」。綠水溪上游為八角塘,其水源早期取自埔心山腳下矮崗地區的湧泉水,在石門大圳開鑿後,改為石門大圳山溪支渠的灌溉水源。步道長度約200公尺,是當地居民休閒運動的好去處,也是親近自然、觀察生態的絕佳場域。沿途生態環境豐富,午後氛圍寧靜,有走在過往時光中的感覺,帶有古色古香的靜謐。

▲綠水溪生態步道。
▲在入口處的平台上觀看綠水溪與其步道。
▲綠水溪倒映著一旁的樹木與藍天。

通學古道

綠水溪水態步道末端的這段通學古道,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。在南平路尚未開闢的年代,這條古道曾是連接楊梅埔心與平鎮南勢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。日治時期,瑞埔國小創校後,鎮庸路一帶的孩子們每天沿著這條古道,經過八角塘,翻越小坡,上學的身影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。這條古道,不僅是當時的交通動脈,更是承載著無數學子求學記憶的『時光隧道』。

當走入通學古道,眼前的景象映入眼簾,腦中只浮現了「好美」這兩字!午後陽光灑落在溪水中,光禿禿的樹枝另有一番美感。躍上幼幼班等級的小坡,還有一座木造水車,不知道是裝置藝術還是真的在使用。再往前就是一段不長的蜿蜒木棧步道,這幅光景讓人忍不住拍上N張照片。

連旁邊的小溝渠,都讓人想到是否曾有通學的小孩在這裡撈過小魚、玩過水呢!或許,這景色實在太美了,小溝渠旁的另一塊土地立有牌示,上面寫著:「私人用地,請勿進入。」後續有寫上原因,太多遊客因缺乏道德心,踐踏不說,還丟棄垃圾及讓寵物隨地大小便,讓地主決定不再忍受。與其開放,不如全面禁止。這也讓後來的遊客失去了一處美麗的秘境。因此,出門在外,要時時刻刻保持旅人的道德。

▲綠水溪與通學古道。
▲小水車。
▲這光景讓我二話不說,馬上架起相機腳架。
▲走到底回首,也是很美的景色。

八角塘

八角塘是大坑缺溪流入桃園台地的一段曲流,因流速緩慢,農民用土石壩堵水成埤塘,以供農地灌溉使用。因河道曲折成八個大彎曲而得名。

談及到八角塘就一定會提起這段往事。據說,甲午戰爭,清朝敗給日本並於光緒乙末年(1895年)4月簽署馬關條約,將台灣割讓給日本。同年六月,安平鎮的胡嘉猷(胡老錦)不願屈服,率領義軍繼續抗日。後來與日軍發生嚴重死傷衝突,這場戰役在台灣史上稱為「安平鎮之役」。日軍曾為此役死亡者於當地建立「忠魂碑」,但戰場遺址早已夷為平地,當年的壕溝擴大為大埤塘,成為今天的八角塘,這裡也被稱為胡老錦戰場。

如今的八角塘已恢復到平靜如鏡的樣貌,水波不興,娓娓而談的只有這埤塘訴說著歷史的過往。偶爾還能看到居民拿著釣竿垂釣,當年的戰亂早已煙消雲散,只剩八角塘默默見證那段歷史故事。

平鎮大坑缺溪健行步道

離開綠水溪生態步道後,紅綠燈處右轉再左轉進入南平路二段396巷,即可來到平鎮大坑缺溪健行步道。如果以南平路二段為起點,至轉入新光路前為終點,這段步道長約1.5公里。沿途景點不多,只有平鎮四大伯公之一的大庄伯公。其餘便是自行車道、步道及大坑缺溪的溪流,棲息於此的鳥類,還有成片的波斯菊及不知名的野花草,野花草讓人想起童年時會拿來攻擊同伴的遊戲,雖不知其名,卻覺得遠看很美。

蜿蜒的河道賦予步道一種自然之美,顯眼的黃色護欄雖然遮住了大半的河面,但當騎行至最美的地方時,忍不住停下腳步,爬上一邊的水泥矮牆,欣賞那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。隨風搖曳的波斯菊與有著薰衣草紫顏色的野花,以及在天空中飛舞的白鷺鷥和其他不知名的鳥類,讓人不由得沉浸於其中。

▲大坑缺溪健行步道。
▲這一段是個人覺得其步道最美的地方。
▲色彩斑斕的波斯菊,遠觀時,變成五顏六色的小點點,是草地上的星星。
▲開闊的畫面,讓人感到非常舒服。
▲記得小時候會拿這種花草來黏住同伴的衣服。
▲陽光下的波斯菊,盛開期已到尾聲了,有些已枯萎。
▲飛向陽光的白鷺鷥成了一團黑影。

大庄伯公

大庄伯公廟的歷史可追溯至兩百多年前,一直是當地居民的精神寄託。因香火鼎盛,人們親切地稱呼廟中的主神為「大庄伯公」,廟額上也如此書寫。

神龕裡供奉著一大一小的土地公神尊,這是因為神像曾遭人綁票、棄置。在廟方重新刻製新的土地公神尊後,又尋回原先的土地公。經擲筊請示,廟方決定同時供奉兩尊神像。來此祭祀的信眾們,會同時準備兩份供品,保佑當然也是雙倍的!這種「雙伯公」的景觀十分罕見。路過此地時,不妨進入廟宇,與雙伯公打聲招呼。

▲大庄伯公旁的萬福橋。

在電線桿旁轉出,就可以到新光路,通過快速道路底下,就能到八字圳水岸公園了。因之前已騎過老街溪,所以這次就不再騎過去了。想知道周邊的自行車道,請參考以下文章。

《延伸閱讀:按圖即可瀏覽》

桃園中壢老街溪河濱步道之單車散策半日遊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