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|台中免費景點、親子友善、在地農產

來台中玩,高美濕地幾乎是必訪的景點吧!它位在大甲溪出海口,是台中清水這一帶的重要生態保護區,不只有豐富的濕地生態、多樣的動植物,還有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的夕陽美景。不過說真的,清水離市區還是有段距離,專程跑一趟只為了高美濕地,時間效益上也太符合了。所以這次就分享一個最近才營運的景點,就在高美濕地附近,可以一起排進行程裡,讓這趟台中清水的旅行更有內容。

台中 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

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,就位在西部濱海公路旁三順路的巷子裡。這個地方原本是清水農會的穀倉,建於 1994 年,占地約 1.37 公頃。後來因為 921 大地震,建築出現一些損壞,像是牆面龜裂、窗戶和壁磚也有毀損。

為了改善倉庫逐漸老化的狀況,同時提升清水米的品質,農會決定把這座穀倉重新規劃,轉型成現在的休閒觀光園區。今年 8 月初正式對外開放,成為清水地區的免費新景點之一。整體空間除了整建原本的穀倉,也規劃了新的設計與功能,讓這個地方不只是農業設施,更成為可以讓遊客走走看看、認識在地米文化的景點。

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

時間:0800-1700(平日)、0900-1800(假日)

電話:04-26110688

地址:台中市清水區三順路2巷2號(按我導航

門票:FREE,食事教育DIY體驗需收費。

▲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的門口,有「幸福稻來」及一隻彩繪牛石雕。

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導覽圖

重新整建後的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,空間不算太大,但也不是那種幾分鐘就能逛完的規模。從一走進大門開始,園區裡就有不少可以拍照、可以停留的地方,像是離入口不遠的花海車廂,就吸引了不少遊客進去拍照打卡。雖然當天太陽很毒,但大家拍得還是很開心,完全不受影響。

園區裡除了拍照點,還有賞花區、小朋友最愛的水泵戲水區、食農教育DIY教室、黃金稻穗展示館,最後還有販售在地伴手禮的農創驛站。整體逛下來,小有趣又有點內容,算是一個寓教於樂的地方。

戶外園區-花海車廂

當天剛好碰上園區舉辦「奇譚町妖怪市集×清水農妖五怪」的活動,整個園內多了不少主題佈置,像是妖怪列車貨櫃、圖鑑牆、妖怪看板等等,拍照打卡的熱點一個接一個。這些裝飾是配合市集才有的,如果之後來訪沒看到,那就代表活動已經結束,佈置也一併撤走了。

外觀是妖怪列車的貨櫃,其實裡面還是原本的花海車廂。車廂裡用花草妝點得蠻可愛的,還放了三張椅子,可以從門口往裡拍照,陽光好的時候拍起來效果不錯。不過車廂是鐵皮打造的,裡面沒有冷氣也沒有風扇,真的很吸熱,建議拍完照就快快撤退,別在裡面待太久,以免讓自己熱壞了。

▲花海車廂內部。
▲妖怪列車貨櫃×花海車廂。

戶外園區-造型舞台

造型舞台應該是活動時才會派上用場吧!但我會特地拍這張照片,是因為旁邊放了幾張陽傘桌椅,剛好緊鄰鐵路,一瞬間腦袋就浮現出一個畫面:坐在那裡喝咖啡,看著火車慢慢駛過,感覺挺有味道的。

結果一查才知道,這條鐵路不是往返清水車站的主線,而是台鐵海線的台中港支線,主要是用來運送穀物等物資的貨運鐵路。也就是說,平常根本不太會有火車經過。幻想中的畫面瞬間碎裂,咖啡還沒喝,火車就先消失了。

既然看火車不太可能,那坐在那裡欣賞風景總可以吧?我跟朋友提了一下,她立刻問我:「那什麼季節才能坐在那裡不會熱到融化?」嗯……腦袋瞬間打結,身為在台中長大的孩子,居然忘了台中根本沒有所謂的「秋天」。如果硬要挑個時間,我想大概就是 11 月吧!只是 11 月的海線長什麼樣,我也不太確定,畢竟我是山線的孩子呀!

▲喜歡這可遮陽的棚架,陽光下的影子很美。
▲因園區內舉辦妖怪市集,所以有不少妖怪的看板及介紹。
▲清水農妖五怪,分別是蘿蔔妖、韭黃妖、稻米妖、鳳梨妖及花生妖。

戶外園區-彩繪化妝室

一定有人會說:「廁所就廁所,有什麼好拍的啦?」老實說,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。外頭牆面上畫了幾幅台中著名景點的彩繪,看起來就是裝飾性質,沒什麼特別。結果走到女廁門口,才發現主題市集活動在這裡也有延伸,門旁放了一個日本妖怪的介紹看板,偏偏選的就是「廁所裡的花子」。這選擇也太貼近現實了吧!我是上呢?還是不上呢?

▲旁邊是「廁所裡的花子」的介紹,女廁看起來暗暗的,氣氛感直接拉滿!

戶外園區-景觀花卉園區、水泵戲水區

景觀花卉園區中,設置了色彩繽紛的火車裝飾,列車上載著清水的特產,稻米阿伯笑容滿面的坐鎮其中,好似在歡迎每位來訪的旅人。而且「幸福站」的設計剛好呼應園區大門的「幸福稻來」。

在這區的對面,正好是小朋友最愛的水泵戲水區。兩座舊式的手動水泵,使力一壓,水嘩啦啦的流出,讓小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!這時候很懷念小時候的快樂,不需要太複雜,就能有滿足的笑容。

▲水泵戲水區。

室內園區- 3 樓黃金稻穗展示館

清水區農會休閒觀光園區的室內三樓有個展示館,除了介紹黃金稻穗的故事,也帶大家認識清水的歷史沿革。像是清水的舊名「牛罵頭」是怎麼來的、又是什麼原因改成現在的「清水」,這裡都有清楚的說明。

清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五百到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,那時屬於牛罵頭文化。真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是從西元 1650 年開始。清朝時期的清水一度是荒地,直到漢人陸續移入開墾,才慢慢發展成農業聚落。到了日治時期,清水更是被視為農業重鎮,從事工業的人口少之又少,主要經濟幾乎都以農業為主。一直到近三、四十年,商業、金融等行業才慢慢出現。不過即使現在,清水的耕地還是占了全區約四成,農作物以稻米為主,韭黃和白蘿蔔則是清水的特色農產。

展區裡還有稻米互動遊戲區、早期農家使用的器具展示,以及清水米棒的雕像,還有那個曾被我誤認成青蔥的韭黃雕像。逛完展館後,可以順著樓梯走到一樓的農創驛站。

▲從三樓的樓梯間,可欣賞園區景觀。
▲黃金稻穗展示館的展覽。
▲還介紹了曾經出現在此區,但已滅絕的生物-獐。
▲清水區的歷史文化。
▲展區的互動遊戲。
▲昔日農業社會家中會出現的生活用品。
▲第一眼是不是很像「蔥」?其實人家是韭黃!

清水農創驛站

逛完園區的最後一站,就是農創驛站啦!這裡不只可以買伴手禮,還能順便吃點東西休息一下。來到清水,當然要帶點在地農特產回家,像是清水米、用清水米做的米棒,還有韭黃製成的韭讚麵,這幾樣都挺有特色,送禮自用兩相宜。

如果肚子餓了,驛站也有熟食可以選。清水米糕這裡也吃得到,還貼心提供葷素版本。餐點是套餐形式,除了米糕,還有湯品、小菜和飲料。另外,也有咖啡可以點,美式、拿鐵都有,想喝杯冰的或熱的都沒問題。

買完餐點不用擔心沒地方坐,走到展區旁邊就是用餐區,空間不大但蠻舒適的,可以慢慢吃、慢慢聊,也算是為這趟清水小旅行打了個完美Ending。有得玩、有得拍、有得吃,也有得買,是很適合當午後的最後一站,但千萬也別太晚,要注意園區的營業時間呀!

▲農創驛站。
▲在地的農特產品。
▲熟食菜單。
▲農創驛站的用餐區。

《延伸閱讀:按圖即可瀏覽》

1